找到相关内容1547篇,用时3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四众、居士与早期佛教僧团

    10人,即所谓十大弟子。迦叶名列第一。迦叶是王舍城人,出身于婆罗门种姓。他曾率领500人在韦提山修习头陀苦行,有“头陀第一”之号。迦叶天资极高。据说佛陀一次布道,弟子提出问题时,他笑而不答,拈花示众。...所有。僧团内部比较民主,议事依多数人的意见而定。  僧团成员不分种姓之高低,以入教先后为长幼之序。佛教制定了很多戒律,作为平时的行为准则,比如: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

    李义天 袁航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42268045.html
  • 妙云集导读(十九)佛在人间(三)

    身边多是刹帝利种姓的亲族,他是否能明显感受到四姓阶级的不平等?犹未可知。从佛传来看,佛之所以出家,应该还是针对生老病死苦的问题,欲谋解脱之道,这才是主要的出家因缘吧。  我们甚至可以反问:完全将佛陀出家的动机置于社会脉络来看,而不著眼于他对生命的终极关怀,这会不会推出一个答案,是即:假如不是生在这样的国家或时代,而是生在摩竭陀国、憍萨罗国或没有种姓制度的时代,他会不会因此而就不想出家了呢?不会吧!...

    昭慧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74868486.html
  • 佛性与阿赖耶识有什么关系?

    并不是心性本染。 第四佛性具有两种含义:一是成佛的可能性,二是本具的佛种性,在唯识宗中分别为习所成种和本住种姓。本住种性,是无始以来,生来就具足无漏种子,但有情因机缘未熟,一直未发菩提心,自然也就...力量来熏习有漏善种,同时增长本有的无漏种子,才称为习所成种姓。这二种大乘种性先要具备本有的大乘种子,然后通过对佛法的闻思修,使本有种子不断地增长直至圆满,从而最终证道成佛,所以说,成佛是可能的,因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495881547.html
  • 印度文明与印度宗教

    信徒印度教的前身为婆罗门教,约公元前9世纪形成,尊崇吠陀经典,奉行种姓制度,主持祭祀的婆罗门(祭司享有至上特权,崇尚"梵"(宇宙精神)"我"(个体灵魂)同一。后来印度教吸收了佛教、耆那教某些教义和各种...佛教(Buddhism)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目前在印度有100多万信徒。相传公元前6世纪由北印度释牟尼创立,以其称号佛陀(Buddha,觉悟者)命名。原始佛教作为反婆罗门教的异端宗教,提倡种姓平等,追求...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18094591708.html
  • 帕奥禅师答:菩萨乘思想起源自何处?

    的神足通,一瞬间就来到佛陀的面前。礼敬佛陀之后,就提出该项请求。应舍利弗尊者的请求,佛陀讲述了《佛种姓经》,这部经涵盖了从燃灯佛时代到维山达拉王时代,这段漫长时间里菩萨修行的故事。因此,菩萨乘的思想源自佛陀。从佛陀的话当中,我们可以了解他之所以要讲述此经的理由,佛陀说:「谛听《佛种姓经》,此经能给予你们欢喜和愉悦,去除忧伤的尖刺,并带来三种乐,即人界乐、天界乐及涅槃乐。聆听之后,应当依此经所示之道...

    帕奥禅师

    帕奥禅师菩萨道

    http://www.fjdh.cn/fjask/2009/10/08291092404.html
  • 印度佛教最早的比丘尼

    印度,娼妓制度盛行,多妻制度盛行,丈夫对妻子有着绝对权威,禁止寡妇再嫁,而女性早婚也被作为一项宗教义务规定下来。虽然存在种姓高低的差别,但妇女都是男子的附属物,没有独立的人格和社会地位。   但是,在反婆罗门特权中成长起来的佛教并不承认这种依据肤色、职业、血统世袭而形成的种姓差别,提出了众生平等的理念,主张四姓平等不分优劣。特别在教内,认为僧团内部不论出身俱为一体,即所谓:“出家学道无复本姓,但言...

    周玉茹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12650931.html
  • 现代社会的众缘和合

    社会观建立在众生平等的基石上,而平等本来就意味着确认主体的独立。因此,强调子女应孝顺但父母也要“敬事其子” 的佛教家庭和合观显得更加重要。   由种姓制度规定的对社会阶层的严格界分的存在是当时印度社会的现实,佛教没有回避。池田大作引用《中阿含经•阿摄经》第十中佛陀与青年阿摄的对话,表明了佛陀的见解。阿摄问:“婆罗门人(雅利安人的代称)认为,婆罗门是最高种姓,其他种姓是低劣的。这是因为,...

    邓子美

    |现代社会的众缘和合|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112673842.html
  • 佛世时印度十六国的政治形势(下)

    —putra)在那里统治着。在中阿含的摩吐罗经中有阿和提补多罗和摩诃迦旃延二人讨论种姓制度的记载。佛陀可能没有到过这个国家。从增一阿含的五尼波陀所载下列经文,可知佛陀对摩吐罗国不是十分喜欢的:  比丘...。同一经中说在希腊绀蒲国中有阿利安和达娑(奴隶)的两个种姓。这两个种姓中,有时候阿利安变成达娑,有时候达娑变成阿利安。按一些本生经故事,这点很清楚,在健驮罗人的国家里,种姓制度已经扎下了根。在狄始罗...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443257557.html
  • 朱子学与唯识学心性论的比较

    种性 本善 如来藏 天地之性 气质之性  唯识宗主张阿赖耶识是宇宙万物的根本,众生的本性也由阿赖耶识生起,并提出了五种种性的说法。种性又作种姓。本义是种子姓别、种属或族姓。瑜伽行派通常把种性的形成分为先天具有和后天修持而得两种。《瑜伽师地论》卷三十五载:云何种姓?谓略有两种:一本性住种姓,二习所成种姓。本性住种姓者,谓诸菩萨六处殊胜,有如是相,从无始世展转传来,法而所得,是...

    聂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42661685.html
  • 中国佛学院流略讲中关于慈恩宗的一段内容

    他们与慈恩宗发生分歧也就集中于这一点。  慈恩宗对转依的分析,也在他们关于种姓的说法上表现出来。  因为讲转依,不论是就染净依或就迷悟依而言,都要以人们的心  是,人们对于佛家学说的接受以及据此而发生的实践活动(信、  解、行、证),都不完全相同,有的就根本不信,因而随之而来  的解、行,证也有浅课程度和究竟与否的区别,这样,就有了五  种姓之说。以为出现这样一些差别,在于他们原来所属的族类不  同...

    吕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35068771.html